(将近一年没学语文了,请大家对一个学理的男生的文章不要要求太高,谢谢!)
闲来再次翻了钱钟书的《围城》,粗读细品中竟然嚼出一点意思——站在他人的角度看,世界没有恶人。
怎么说呢,方鸿渐在前文看来,是不受人待见的。骗父母,骗周经理,在大学里又那么不努力。。。。可是故事越往后发展就越谅解他,甚至还为方唐的恋情感到揪心。。
由此我想到了初中看过的几本书,秦文君的《男生贾里》,《女生贾梅》和《小鬼鲁智胜》。我是按我看的顺序写的。那时看贾里时,对贾里深表同情,对贾梅这样一个不会珍惜哥哥的妹妹表示不满,对鲁智胜这样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伙伴有些懊恼。总之就是围着贾里数落贾里身边人的不是。后来看贾梅和鲁智胜的时候,发现其实他们也有他们的故事,从他们的就角度看他们自己觉得这两人也不错,贾里也有他的缺点与不足。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,发现这些没什么可以惊讶的。但是能够悟到这些,并在生活中时时提醒自己是难能可贵的。
首先,无法否认的是作者对读者的影响。一个作家的语言或多或少会对读者产生影响。作家希望读者喜欢主人翁,当然就会向着他说话。其次就是人毕竟是同一类生物,思想、成长过程等都会有一点点想似,所以当我们读他人的思想并尝试去构想一下当时的情景,很多时候我们就不难理解他人的作为了。然后从理解开始,我们能够做的就太多啦。。。。。。
成长会让我们明白,好坏之分并不是像小学书桌上的三八线一样分明~